查看原文
其他

西区纪事丨当年长宁区少年宫的勇敢者道路,你走过吗?

杉杉 中山公园周到 2021-01-16







听当年的故事


西区纪事





6月1日中午,50后好友阿桂发来“打滴打、打滴打,小啦叭开始广播啦”的视频,把我带回美好的童年。我是听着《小喇叭》的孙敬修爷爷讲故事长大的。后来是其学生曹灿,和“故事奶奶”康瑛讲故事,吸引了一代代的儿童,陪伴他们度过美好的童年。

 

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6年开播的《小喇叭》节目,伴随了三代人的成长,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少儿节目。近年随着电视、网络的兴起,其影响不断下降,但对1985年前出生的人来说,是回忆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独特的语言风格,细致、体贴、亲切、流畅,充满对儿童的呵护和关爱之情使人难忘。

小朋友为小喇叭录制广播歌曲



1957年,家父在反右运动中去世,那年我四岁,弟弟一岁。我俩回到江苏路480弄76号的祖母家,在弄堂斜对面的江苏路501弄10号幼儿园上学。



幼儿园老师均在愚园路乌鲁木齐北路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,每天上课教我们汉语拼音和认字。我和弟弟成了失父的孤儿,说着标准的北京话,虎头虎脑,招人喜欢。我们一直受到老师陈丽伟和其丈夫朱先生的厚爱。陈老师未生育,把学生看作孩子。青少年时,我们经常受邀去她家过年,她成了我和弟弟的半个母亲。


作者幼儿园毕业照 后排左7为陈老师


1960年,我在江苏路第一小学(安化路20号,现为愚园路第一幼儿园)念一年级时,患关节炎,卧床不起。每天早上,班主任班佩琼老师到我家,背着我上学去。她人高马大,我趴在她宽大的背上,很踏实,终生难忘。2018年,时隔58年,我与班老师通电话,年过90岁的她立即想起我,还问起我的弟弟。


1960年作者与弟弟合照


1961年6月1日,我当时8岁,念小学二年级,作为班里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好学生,在庄严的《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》歌声中,我怀着神圣的心情宣誓,开始有了朦胧的使命感。如今已经过去58年了,恍如隔世,又恍如昨日。



我是66届的小学毕业生,之后在安化路222号的安化二中上学,隔壁是福世花园(安化路200弄)。与学校操场一墙之隔的草坪独栋花园洋房,据说是上海警备区司令的住家。

 

文革期间,学生自由散漫,很少上课。69年初中毕业,我到江西农村插队7年;弟弟在江苏路第三中学(现为市三女中)74届毕业,在利西路上海木材公司仓库工作。

 

当时, 离我家最近的车站是200米处的20路电车愚园路江苏路站。从中山公园起点站至镇宁路的4站地,是我和弟弟的活动范围。




我和弟弟,常到长宁区少年宫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,尤其喜欢院子里的攀爬障碍比赛,名为“勇敢者的道路”;到愚园路1250号长宁区工人文化宫或往前百米的长宁电影院(1949年长宁区市民每人捐一元建的,1980年代被拆)看电影。



祖母常带我和弟弟乘车至中山公园站,在不同季节到中山公园赏花,她对鲜花的喜爱也传给了我和弟弟。我们还到兆丰别墅看望蔡老太(蔡元培的侄女),她无子女,很喜欢我和弟弟,我们相互往来20年。祖母还带我俩乘20路电车往东的终点站,到外滩玩耍。




作者|俞梅荪

编辑|黄吉

本文为中山公园周到原创撰稿编辑

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违者必究

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